大家好啊,我是恩小希。
这个暑期档很热闹嘛,《长安的荔枝》从五六月火到七八月了。
坦白讲,电视剧实在太长了,口碑也没那么好,我没看。
《长安的荔枝》原著是七万字的中篇小说,篇幅相对精练短小,本就更适合改编电影。
影版甚至没有多余的镜头和废话,内容比较接近原著,完成度很高。
草根出身的大鹏,不愧是最懂打工人的导演。
在《长安的荔枝》中,他毫不掩饰地展现了职场摸鱼、老板画饼、同事之间踢皮球,以及房贷压力等常见现象。
用一个唐朝小吏的所见所闻,展现出了当代打工人的现实困境,让观众倍感心酸又深有共鸣。
大鹏+白客+庄达菲,原来的“大厂牛马”,这次分别担任运荔枝小队的项目经理、投资人、供货商,古代版《年会不能停!》代入感拉满。
没有魔改没有乱加感情线没有注水,前半部分嬉笑怒骂,令人捧腹;后半部分热血动人,让人泪目。
所以还是那句话:没有巧思就照着原著拍,不要魔改!原著能火都是有道理的,
不要自以为是,只要能看出诚意,观众都会买账。
一.千年牛马共此命:当盛唐社畜照进写字楼隔间
曾真正做过“互联网打工人”的大鹏太懂牛马的痛。
他塑造的李善德是活脱脱的唐朝版小镇做题家:"靠数学成绩优异,成功卷进了官场,但因为跑错赛道,半生努力,也无法升官发财"。
当镜头扫过他996工作制下省吃俭用买的宅院,买房的辛酸和压力在荧幕内外同步震颤--哪个牛马看了不感叹一句:"不能说十分相似,只能说一模一样"
大鹏用镜头剖开盛唐华袍下的溃烂肌理:
-踢皮球艺术进化成"拉群沟通":"此事需禀报尚书大人"的唐代官腔,化作"这个需求要找产品经理确认"的现代推诿
-摸鱼哲学穿越千年:"同僚把活儿都甩过来,然后争先恐后进行最热门的娱乐活动"的盛唐官场,与"钉钉显示在线实际在刷短视频"的写字楼如出一辙
-画饼技术**登峰造极:上司"一边挖坑一边喂大饼,那是真·大饼,真·吃不下"的场景,在当代职场变身"上市期权"、"明年晋升"的空头支票
这一刻,唐朝天宝年间的荔枝转运路线图,与当代打工人的KPI进度表在时空中轰然重叠。
二.算学天才的劫数:当专业主义撞上权力铁壁
一开始李善德自己运荔枝处处受阻,攀上右相这棵高枝后,凭着令牌一切国家层面的资源由他调用,代价却是耗尽心血优化出的荔枝转运方案,转眼成为杨国忠邀宠的筹码。
李善德的运荔枝之路处处遭受艰难险阻,靠近长安的最后一步路差点死在内侍鱼玄机之手。
头破血流中李善德用身体护住荔枝筐的画面,倒映出多少现代职场冤魂。
当他以为胜券在握时,命运的巨手早已悬在头顶——这恰似当代社畜的宿命轮回:业务越精,越被钉死在执行层;功劳越大,越可能遭遇卸磨杀驴。
直到目睹运送荔枝需要"砍毁多少荔枝树?累死多少骑手?掏空多少驿站?",专业主义的幻象轰然倒塌。
这恰似打工人的血色觉醒:"在某个加班的深夜突然看透,自己燃烧生命推动的,不过是权力游戏中的一粒尘埃。
正如电影揭示的残酷真相:"他越接近成功,越发现有命运的巨手在摆弄我们"。
真正的生存智慧是:既要握得住算筹,更要看得懂棋局。古代"雨露均沾"法则在现代职场叫"利益共同体"。
二.凡人英雄论:在黑暗里点一盏良知的灯
“良知阻碍他成为大人物,却驱使他回归为小人物。”
当安史之乱铁蹄踏碎长安时,所有汲汲营营的"聪明人"化为齑粉。
唯独这个"不懂事"的小吏,因仗义执言被贬岭南,反而逃过浩劫——命运最终犒赏了他的愚蠢"。
“当世界沉沦时,清白本身就是救生艇。”这最后十五分钟或许才是影片最震撼的升华。
当安史之乱的马蹄声隐约可闻,观众突然就明白:李善德拼死送到的,不是荔枝,而是一份盛唐的“讣告与挽歌"。
-剥开"红颜祸水"的谎言:"从没有什么贵妃一笑,有的只是在美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至高权力"
-刺破盛唐幻象:电影通过荔枝运输链的微观切口,完成对盛唐的祛魅:帝王享乐的浪漫叙事背后,实为系统性压榨
-重写小人物史诗:"这不是一部让人轻松离场的喜剧",而是"血汗和算筹浇筑的东方生存史诗"
美人,不过是借口。罢了。
朱门荔枝甜,驿道白骨寒,那些真正的苦难,他们永远看不见。
三.浮世生存指南:荔枝核里长出的脊梁
我很喜欢这个故事的结尾,某种程度上也透出了创作者的悲悯之心:
当李善德在岭南山坡栽下荔枝树,这个曾被房贷压垮的男人,终于活成了陈楚生歌声里的模样:"我当逐明月枕清风,一身坦荡如城门少年郎"。
这个被体制抛弃的人,反而获得了最珍贵的礼物:不必再吃领导画的大饼,不用再看同僚甩锅的嘴脸,无需参与那场叫作'踢皮球'的荒唐赛事。
他的故事给当代牛马三条血泪淬炼的活法:
1.安身立命之本:你的技能就是免死金牌
李善德活到最后靠什么?实打实的算学能力。
他能精确计算荔枝的保鲜时间、不同路线的损耗、人马的轮换、冰块的用量...硬是在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里,算出了一条理论上可行的方案"。
现实中的草根想活得有尊严,'得有一样能让上面‘眼前一亮’的技术'——可以是凌晨三点调试通过的代码,是百万爆款的文案,是啃下的专业证书……
记住残酷现实:"没有这个,他连被当棋子的资格都没有"。
2.破局双生剑:格眼账本配人情账簿
李善德的悲剧在于"埋头计算荔枝怎么保鲜,却算不透职场的运行规则"。
这恰是基层人员的宿命:"业务越好,岗位越离不开,就越没办法脱离基层。”这就是被领导当成工具人了。
真正的突围之道是:用专业能力开路,靠人情练达护航。
当同事热衷"踢皮球"时,学会"和光同尘,雨露均沾,花花轿子众人抬"。
还有向上管理:找到能够资源整合的关键那个人。活是干不完的,借力打力才最省力。
总之呢,技术是硬骨头,人情是润滑油。缺了哪样,这班上得都硌得慌。
3.终极护身符:良知是乱世的北斗星
当李善德发现荔枝运输背后是"驿卒累毙、果园强征"时,喜剧陡然转向存在主义拷问。
他最终的选择揭示终极真理:在一个烂泥塘里做个清白的人,比当戴乌纱的傀儡更需要勇气。就像他对妻子剖白的:"总得有人站出来,告诉他们这样不对。"
这种坚持的回报是:当安史之乱的马蹄声踏碎长安,李善德却因为谏言被贬岭南,反而躲过了一劫。
朱门内的荔枝宴终将散场,唯有山野间的荔枝树年年结果。
当历史的飓风席卷而过,能留下痕迹的,从来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,而是那些固执地点着灯,不让世界彻底坠入黑暗的傻瓜。
终章. 红尘彼岸的荔枝林:小人物的大自在
权力奢靡吞噬民生、体制绞杀个体,从来都不是小概率事件。
每个时代都有必须运送的"荔枝",但不是每个运送者都能护住心中的火种。
《长安的荔枝》最可贵的地方在于,它超越了历史故事的范畴,借古讽今,击中了现代人在职场中的种种境遇。
让我们明白,无论时代如何变迁,体制内的个体挣扎始终具有相似性。而人性的光亮,永不熄灭。
宏大的、腐朽的叙事之下,总有个体在用自己的方式发光。
李善德失败了吗?从结果看,是的。但从精神看,他赢了。
他证明了,在一个看似无解的死局中,理性、逻辑、知识和不屈的意志,为众生悲痛的博爱,能创造出凡人的奇迹。
这或许才是历史真正值得我们铭记的东西——
不是帝王的文治武功,而是像李善德这样,在黑暗中试图用理性点亮一盏灯的普通人。
在一个不讲道理的世界里,坚持讲道理。
用浪漫的理性主义,去对抗这个不完美的世界。
点个在看,祝《长安的荔枝》票房大卖,希望我们能在中国电影院里看到更多小人物电影。
也祝每一位失去尊严的人,都能找回自己的尊严。